賣地收入暴跌!地方財政如何應對?

摘要:

【賣地收入暴跌!地方財政如何應對?】近幾年,全國賣地收入持續(xù)下滑,這對地方政府財政造成了巨大沖擊。文章通過分析土地成交數據和房屋供應情況,討論了房屋供應是否會短缺的問題,并深入探討了財稅改革對于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。強調了地方政府需要在新形勢下探索新的財政收入來源,以應對當前的經濟挑戰(zhàn)。

正文:

最近,全國賣地收入持續(xù)下降。從2021年的8.7萬億,降到2022年的66854億元,再到2023年的57996億元,短短兩年間下跌了33.38%。2024年前五個月,全國賣地收入僅為1.28萬億元,同比下降14%。從地方來看,青海、北京、海南、福建等省份賣地收入有所增長,但大部分省份呈現下降趨勢。特別是安徽、寧夏、廣州等地,跌幅超過50%。

賣地收入減少,必然引發(fā)一系列問題。會不會導致房屋供應短缺?其實大可不必擔心。過去十幾年,城市化進程中新建了大量房子,庫存量非常充足。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數據,前五個月商品房施工面積688896萬平方米,待售面積7.4億平方米,而銷售面積僅為3.66億平方米。即便未來幾年不再新建房屋,市場上的房子也供不應求。

小編點評:賣地收入的減少,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沖擊是顯而易見的。過去,地方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依賴于賣地收入。特別是1994年央地財政分灶之后,地方政府更是嚴重依賴賣地收入來彌補稅收缺口。如今,賣地收入減少,地方政府需要尋找新的財政收入來源。例如,財稅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研究健全地方稅體系,推動消費稅改革。將中央獨享的消費稅部分劃歸地方,是一種可行的方法。此外,增加地方城市的股權財政收入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。合肥通過成功的風投模式,引進了京東方、長鑫存儲、蔚來汽車等企業(yè),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范例。但合肥的成功也有其偶然性和歷史機遇性,并不一定適合所有城市。因此,地方政府需要根據自身特點,探索適合自己的財政收入來源。7月份即將召開的中央會議,也許會帶來更多的政策方向和指導意見,值得期待。

在當前經濟形勢下,中產家庭面臨諸多挑戰(zhàn)與機遇。孩子教育、職業(yè)發(fā)展和資產規(guī)劃等問題,讓大家更加關注未來的出路。海外購房成為新的選擇,不僅可以獲得海外身份,享受優(yōu)質教育資源,還能規(guī)避資產貶值風險。感興趣的朋友,不妨了解一下!

相關知識

賣地收入暴跌!地方財政如何應對?
超8萬億賣地收入換“收款人” 如何影響地方財政?
賣地收入滑坡 地方財政誰來補缺
疫情不阻拍地 百城賣地已超去年同期:有城市收入漲14倍
地賣不動了,“土地財政”該怎么維持?
深圳南京蘇州等城4月財政收入銳減背后:賣地收入下滑
土地市場半年報出爐 9個地級市賣地最積極
地市半年報出爐 9個地級市賣地最積極
上半年南京賣地收入355億 同比大漲76%
上半年百城土地出讓金同比增13.1% 9個地級市賣地最積極

網址: 賣地收入暴跌!地方財政如何應對? http://qpff.com.cn/newsview148333.html
所屬分類:智慧生活

推薦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