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建筑科技館在漢開館

中國建筑科技館

楚天都市報訊(記者陳建 宋枕濤 通訊員鐘三軒)再現(xiàn)7000年前河姆渡房屋;超精細還原被稱為“世界三大奇塔”的山西應縣木塔;體驗水下住宅、垂直城市、行走之城,滿足未來城市的想象……昨日,中國首家以建筑科技為主題的展館——中國建筑科技館在武漢光谷開館。

中國建筑科技館位于高新大道,外形設計成水波狀“葉片”,包裹著“種子”向天際延伸,裙房采用合院形式,象征著孕育建筑種子的土壤,由中建三局投資建設并運營,建筑面積 1.9 萬平方米,展館展陳面積約6000平方米,包括常設展、主題展、臨展。其中,常設展廳分為古代、荊楚、現(xiàn)代及未來四大展廳,全面展現(xiàn)中國古代建筑文化、荊楚建筑成就、現(xiàn)代建筑科技及未來建筑展望。

古代建筑展廳,以木制結構為主。展廳陳列著山西應縣木塔的模型。據(jù)介紹,應縣木塔始建于遼代,除了石質(zhì)基礎外,塔身都為木頭建造,高67米,重約2600多噸,沒用一根釘和鉚,歷經(jīng)風霜雨雪,以及強地震的襲擊屹立不倒,與意大利比薩斜塔、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“世界三大奇塔”。

在現(xiàn)代展廳,豎立著一個個享譽中外的建筑模型,如中國第一高樓——632米上海中心大廈,被稱為世界十大新建筑奇跡之一的央視大樓。而在未來建筑展廳,則充滿了奇思妙想,如折疊式摩天大樓,當發(fā)生自然災害時,用于救災的折疊式摩天大樓,可以提供寬敞而緊湊的避難空間,方便運輸?shù)饺魏蔚胤?,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(nèi)和最少的人力需求下進行部署。

在公共大廳一側(cè),正在展出的是“兩山醫(yī)院”建設紀實展覽,展示抗疫期間以中建三局為代表的一支支逆行的鐵軍如星火般集結,共克時艱,更有深層技術解密,如裝配式建造、BIM智能化建造、污水處理等數(shù)十項先進技術,解析兩山醫(yī)院建設背后的“中國力量”。

來源:楚天都市報 

相關知識

中國建筑科技館在漢開館
6月6日起,許昌科技館恢復對外開放!
鄭州科技館 周六恢復開放
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重新開館
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6月16日開館
宣化區(qū)圖書館萬柳館恢復開館!張承連接線至沽源路段全線貫通車
石家莊新添地標性建筑!中央商務區(qū)展示中心開館 總占地約11畝
福建文化旅游將再添新名片 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正式開館
第三屆中國建筑系統(tǒng)門窗年會隆重召開
第三屆中國建筑系統(tǒng)門窗年會報道

網(wǎng)址: 中國建筑科技館在漢開館 http://qpff.com.cn/newsview41878.html

推薦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