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北京、上海、成都之后,這座西北城市也想建“雙機場”

  近日,《陜西省國土空間規(guī)劃(2021-2035年)》(公眾版)正在公開征求意見,其中關于“建設西安第二機場”的表述,引發(fā)外界強烈關注。

  第二機場被視為疏解城市航空資源緊張,拉大城市骨架和增長空間的“利器”,自然也是眾多超大、特大城市孜孜以求的目標。僅從西部地區(qū)來看,成都今年6月已經實現(xiàn)“一市兩場”,此前重慶、昆明也都提出規(guī)劃建設第二機場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與北京、上海、成都等雙機場城市不同,西安咸陽國際機場(下稱“西咸機場”)旅客吞吐量雖常年穩(wěn)居全國前十,但目前,被稱為“西北民航史上最大基建項目”的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已于7月開建,投資高達469.29億元。項目建成后,西咸機場將擁有2個航站區(qū)、4座航站樓、4條跑道,保障年旅客吞吐量8300萬人次,貨郵吞吐量100萬噸。此外,機場四期改擴建工程也在計劃當中。

  既然如此,西安為什么還要建第二機場?

  設想

  西安是民航“十三五”規(guī)劃確定的全國十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,今年初公布的《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(guī)劃綱要》,再次明確將“鞏固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成都、昆明、深圳、重慶、西安、烏魯木齊和哈爾濱等國際航空樞紐地位”。

  過去十余年,西咸機場旅客吞吐量幾乎以“每年增長一個中型機場”的幅度在增長。2007年,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,此后10年之內又完成三次千萬級跨越。至2019年,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已經達到4722.1萬人次。

  這已經逼近西咸機場二期投運后的保障能力——年旅客吞吐量5000萬人次,許多問題也逐漸開始暴露。

  去年9月,陜西省政府官網公布的《西安國際航空樞紐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》指出——

  機場現(xiàn)有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嚴重不足,航站樓等關鍵設施長期超負荷運行。機場綜合交通體系有待完善,集疏運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短板突出,旅客出行體驗較差。周邊軍事設施及限制空域較多,空域結構復雜,可供民航使用的空域資源緊張。受電磁環(huán)境等因素影響,空管設施布局難度大。

  與之相伴隨,有關西安“第二機場”的想法時有傳出。

  公開報道顯示,早在2010年,西安市規(guī)劃部門在關于“將西安打造為西部綜合交通運輸樞紐”的構想中透露,“遠景可考慮適時建設城市第二民用機場”。

  2011年,西安啟動城市規(guī)劃,其間就有專家建議開展“第二國際機場”建設研究。隨后的2016年,擬修改的《西安城市總體規(guī)劃(2008-2020年)》中提到,“將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規(guī)劃為國家門戶航空樞紐。2020年旅客吞吐量5300萬人次,適時建設第二民用機場。”

  2018年,西安正式升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。更高的城市能級和更大的帶動作用,需要更完善的交通網絡支撐。為此,在2019年發(fā)布的《西安市統(tǒng)籌謀劃重大投資項目工作方案》中,再度出現(xiàn)“啟動西安第二貨運機場項目”等表述。

  盡管如此,時至今日,西安第二機場并無實質性動作,西咸機場則逐步開啟改擴建工程。

  西咸機場 圖片來源:攝圖網

  根據《西安國際航空樞紐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》,2025年將完成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,年旅客吞吐量達到7100萬人次、貨郵吞吐量力爭達到80萬噸;2035年完成機場四期改擴建工程,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以上、貨郵吞吐量達到150萬噸。

  既然如此,西安是否還需要“第二機場”?

  準備

  21世紀被認為是“機場打造城市的世紀”。隨著西安在國家諸多重大戰(zhàn)略中的顯示度進一步提升,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,無論是交通通達還是經濟發(fā)展,航空的支撐顯得尤為重要。

  2020年,在《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(fā)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》中,西安與重慶、成都一道,被賦予“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”的重任;不久前印發(fā)的《黃河流域生態(tài)保護和高質量發(fā)展規(guī)劃綱要》,西安是規(guī)劃涉及城市中被提及次數最多的,其重要地位可見一斑。

  在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看來,即使西咸機場在擴容,但是基于西安及周邊市場的分析,還是應該做好“一市兩場”的準備。

  按照傳統(tǒng)大型樞紐機場發(fā)展經驗,大型樞紐機場年吞吐量1億旅客基本是單一機場發(fā)展上限。“單體機場有一個規(guī)模經濟到規(guī)模不經濟的過程,不能一直擴大?!辈茉蚀赫J為,機場不斷擴容可能會造成運營成本激增、旅客出行不便等問題,西咸機場疫情前年旅客吞吐量已經接近5000萬,初步具備“兩場”的市場量。

  圖片來源:攝圖網

  實際上,目前單一機場擴容的效果尚不明確。以重慶江北機場為例,其于2017年投用第三條跑道后,機場航班起降密度并未得到大幅提升。有聲音認為,這與重慶機場時刻容量相關。

  2019年,民航局曾公開披露,我國千萬級機場普遍面臨容量飽和或者瀕臨飽和問題,同時,機場保障能力、運營水平、服務品質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問題。

  也就是說,單純依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,擠壓早已飽和的運行資源的發(fā)展模式,已不再符合實際需求。

  “我們要吸收北京、廣州的一些經驗和教訓,如果機場起降高度集中、密度過大,運行的風險性也會大大提高,這是需要警惕的?!比珖呖茖W研究會原副會長、西安朝華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單元莊向城叔談到,從機場運行和促進經濟發(fā)展的角度來看,西安發(fā)展“第二機場”是有必要的。

  向東?

  不過,短期來看,西安第二機場實現(xiàn)可能性不大。

  在陜西省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綱要提到的“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”中,僅提及“推進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和寶雞、定邊、府谷支線機場建設”,西安第二機場建設尚無時間表。

  盡管如此,備受關注的西安第二機場選址問題,已有諸多討論。根據單元莊分析,西安周邊限制空域較多,如果要建第二機場,“場址應該在東邊,這樣也可以拉動發(fā)展較為緩慢的東部地區(qū)”。

  實質上,2017年5月,陜西省發(fā)改委在答復人大代表關于推動渭南市航空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建議時就曾透露,“將會同有關方面圍繞西安第二機場、空港新城和閻良航空基地規(guī)劃,扶持錯位發(fā)展好臨空產業(yè)和重大項目布局等相關工作”。

  陜西將構建“一圈四極六城多鎮(zhèn)”的城鎮(zhèn)發(fā)展格局 圖片來源:《陜西省國土空間規(guī)劃(2021-2035年)》(公眾版)

  近年,渭南不斷對“西安第二機場”展示出積極姿態(tài)。

  2017年11月,《渭南市城市總體規(guī)劃(2016-2030)》(草案)出爐,明確提及“預留西安都市圈第二機場發(fā)展用地空間”;

  此后,《渭南市綜合交通運輸發(fā)展規(guī)劃(2018-2025年)》進一步提出,要以打造“西安第二機場”為定位目標,將渭南華山機場建設成集航空、軌道、公路等多種運輸方式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。

  而在去年11月,時任鹵陽湖開發(fā)區(qū)管委會主任孟渭川就曾向媒體透露,將依托機場資源,打造航空物流樞紐,建西安‘第二空港’,形成‘客咸陽、貨鹵陽’的新格局。

  在單元莊看來:“西安整體的發(fā)展重心偏向西南,東部區(qū)域整體發(fā)展較為緩慢。如果落地這樣一個大型基礎設施,將會給該區(qū)域帶來非常大的拉動作用,也可能會形成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口的衛(wèi)星城。”

  記者|淡忠奎

  編輯|劉艷美 程鵬 王嘉琦 杜恒峰

  校對|孫志成

  封面圖片來源:攝圖網

本文首發(fā)于微信公眾號:每日經濟新聞(博客,微博)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和訊網立場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請自擔。

(責任編輯:李顯杰 )

相關知識

繼北京、上海、成都之后,這座西北城市也想建“雙機場”
站在上海,如何“看”成都?
組織架構再生變,旭輝調整華西、西北事業(yè)部
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確定,雙福近享紅利
國慶旅游人次破6億 西北、西南游受追捧
武侯政務中心,從雙楠到武侯新城意味著什么?
中意成都慢生活的人,一天是怎么過的?
國家戰(zhàn)略布局加持,西部這四個城市開啟機場大擴建
宜昌首個跨省游旅行團啟程 21名游客飛蘭州樂享西北六日之旅
借力“公園城市示范區(qū)”建設 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(qū)加速成型成勢

網址: 繼北京、上海、成都之后,這座西北城市也想建“雙機場” http://qpff.com.cn/newsview102884.html
所屬分類:行業(yè)資訊

推薦資訊